品牌和渠道是驱动宏梦的两个风火轮,成功的团队组成则是驱动两个风火轮的原动力。
动漫是一个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特点就是品牌形象是第一位的。宏梦的虹猫、蓝兔在青少年心中的知名度高达93.2%,这为它的授权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宏梦的另外一个出色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渠道,这是它除了品牌之外的第二个关键资源能力。
但是宏梦的品牌和渠道都不够发达,只专注于一个是不现实的,最好就是两手都抓。
在团队的组建上,宏梦卡通现在有由王宏领导,由著名编剧贺梦凡、著名作家余华、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组成的艺术团队,有红杉资本等资本运营团队,有王敬在上海组建的产业团队。
显而易见,这个团队的关键人物是王宏和王敬。前者创立并强化了品牌,后者在产业化运营和渠道建立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投资宏梦的沈南鹏这么评价:“卡通行业是一个飞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宏梦的管理层是一支被市场证明过的成功团队。”
而资本运营团队也是不可忽视的。宏梦想要建立完备的产业链并发展壮大,融资能力极端重要,这也是宏梦和红杉资本相互青睐的原因所在。
盈利模式
宏梦最自豪的“迪斯尼+Hello Kitty”模式,说白了就是迪斯尼的商品授权和Hello Kitty的零售的结合体。这是宏梦商业模式中最精彩但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说它精彩,是因为它成功糅合了两个盈利模式,让这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精彩的男一处还在于,它在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盈利模式。适合授权的儿童医药、电信增值等就做授权,玩偶、文具等适合零售的做零售。
说它危险,是因为它的授权和零售结合得不紧密。除了一站式儿童购物中心,几乎和迪斯尼没什么两样。这小小的一部分销售在宏梦的系统中显得很另类。
另外一个危险是宏梦选择催生、催熟动漫产业链。前文提过,在动漫业不发达的条件下,宏梦要拓展市场,除了培育产业链别无他路,这给宏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中国的市场很大,宏梦“先走一步”的优势有可能得到强化,成为“中国迪斯尼”的美好愿望也有可能实现。但是,挑战也许更大。到发展的中期和后期,随着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宏梦需要跳出整个产业链,并把精力集中在最擅长、附加值最高的节点上。那么,何时转型?怎么转型?这是对宏梦的最大考验。一着不慎,其他企业就可以乘虚而入,利用宏梦培育起来的产业链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若是这样,宏梦就纯粹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它不愿意看到的。
现金流结构
事实上,宏梦的盈利模式很难出现现金流问题。我们从制作和衍生品两个阶段进行阐释。
动漫的制作阶段是“高投入,低回报”,衍生品阶段是“低投入,高回报”。
但宏梦的动画片由于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光靠版权费和贴片广告费基本可以收回成本。而在做衍生品方面是一本万利。除了建立渠道外,其他方面需要支出很少。
除了内部的现金流之外,外来现金流入也是关键的因素。首先是国家在动漫行业的一系列政策优惠和补贴;其次是国家为了支持动漫行业的优惠性批准用地,随着土地的升值,这将成为宏梦未来现金流的一个来源。
中国动漫业蛋糕等待分割
动漫行业在中国还只是一个起步的行业,基础薄弱,有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但不要忘了,我们也曾经有《小蝌蚪找妈妈》,也曾经有《大闹天宫》。事实证明,中国本土的文化也可以培育动漫产业。
2006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达到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OOO亿美元以上。中国的盘子也不小,青少年人口3.67亿,每年2000亿人民币的潜在消费额,谁都无法忽略。中国每年需要24万分钟以上的动画片产品,但实际供应量不足4万分钟。供应的巨大缺口,正是动漫行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动漫产业是结合漫画、电视动画、电影动画及其衍生品的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重要产业,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投入、高回报率、高国际化程度等特点,且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极小,素有“绿色产业”之美誉。
中国也在加快扶持动漫行业的步伐。2005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草案,所涉内容共18条 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是: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制作机构引进境外动画片数量与原创数量比例应为1:1等。这标志着中国动漫产业具体政策的正式出炉。
政策有了,市场有了,万事俱备,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