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电视节将6月13日定为“动画日”,可见社会各界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度。记者就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采访了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片组评委马克宣。
《每日新闻》:中国动画的现状如何?
马克宣:应该说中国的动画产业已经开始改变,大家都在试图找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动画产业的发展道路,但现在的成效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
《每日新闻》: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动画的现状?让中国动画具有国际水准?
马克宣:中国动画如果要寻求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动画产业链。市场是这条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现在中国动画片几乎都是在各个电视台播出,而许多电视台又是制播合一的。这样就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公开、自由的动画片市场,也没有办法刺激中国动画迅速发展。所以想要改变中国动画的现状,首先就是要实现动画片的制播分离。然后就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动画片交易市场。此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动画人才也是让中国动画具有国际水准的关键。现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建立了动漫专业,这是好的事情。可是,师资能够跟得上吗?真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专业的动画指导吗?所以,我希望那些条件不足的学校要尽可能改善自己的教学条件,多引进一些优质的师资力量。
《每日新闻》:你的作品《三个和尚》曾获第32届西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谈谈您成功的经验。
马克宣:我只是这部动画片的首席原画,就好比是影视剧中的演员。演员们用自己的身体去塑造角色,而我则用手中的画笔去塑造角色。其实,中国动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在国际上是很有知名度的。国际动画影坛非常尊重中国动画,还以中国学派来命名中国动画。比如说《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那个时候中国动画的造型和风格都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是现在的动画创作者却一味模仿国外的东西,把自己民族的、传统的东西给丢了。我认为,把别人身上好的东西吸取过来,融合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正途。
《每日新闻》:您对电视节“动画日”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马克宣:这是电视节的第一个“动画日”,我非常欣喜。可你知道吗?在上海曾举办过两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第一届是在1988年,第二届是在1992年,后来因为资金等原因停止了。我希望电视节的“动画日”能坚持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希望可以建立起像电视剧交易市场一样的动画片交易市场。
《每日新闻》:你现在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你是怎样培养新一代的动画创作人才的?马克宣:我认为动画专业的学生需要同时掌握传统的动画制作手段和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不能只会剪纸、手绘等传统动画制作方法,也不能一切依赖数字技术合成,这两样东西一定要结合起来才能造就一个新型的动画人才。在向学生授课的时候,我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不要老师布置一个题目你就去做,你要做的一定要是你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要有一种非表现出来不可的创作冲动。我还要求学生们要直面社会,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动画片也是源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取材于生活的动画片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