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有热情还无法支撑一个行业的发展,在火热的漫画大潮中,更值得期待的是优秀的商人和优秀的商业模式
2007年5月22日,陈维东站在公司那间著名的茶室里(这里是神界漫画公司进行头脑风暴的会议室),为记者指点公司三位主笔的住宅所在的小区,他手指的方向是天津市南开区黄金地段,在那里,神界的三位主笔梁小龙、彭超和阿尤每人被奖励了一套146平方米的住房。
|
陈是神界漫画公司(以下简称“神界”)的总经理、总编创,在漫画业界,神界素以长于商业运作著称。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漫画期刊——《漫友》杂志社社长、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兼总编辑金城将陈维东称为“商业奇才”。
而这个“商业奇才”现在正在进行的实验是神界在公司架构方面的剥离,纯粹商业运作的部分将剥离至“村人漫画公司”,这是内地第一家合资漫画公司,韩桢禄以300万元人民币占有30%股份,陈维东以个人无形资产作价700万元,成为控股者,而他正尝试在3年内让“村人”的资本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转发了10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意见》为代表,中国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推动动漫产业,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认为:“要加快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抓好作为龙头的漫画产业。”
但并不是每个漫画作者都像神界的主笔那样幸运,和唱片工业极为相似的中国漫画业界,仍然游走着大批“流浪歌手”,他们中的很多人具有成为巨星的潜质,只是足够多、足够成熟的“唱片公司”尚未出现。
凭兴趣创作难以维系行业兴盛
9年前,由于一直以来对漫画的兴趣,加上东北建筑行业的不景气,梁小龙从建筑监理转行作漫画助理,开始了在神界的职业生涯;8年前,姚非拉搬到北京通州,在很多高粱地的旁边租了房子独自创作;7年前,在电脑公司帮人攒机器的彭超向神界投稿并被录用????
和梁小龙他们一样,中国的漫画家们开始漫画生涯多半是基于对个人创作的兴趣,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甚至从未将漫画视为一项事业,因而普遍对市场需求缺乏敏感,以个人兴趣指导创作。
由于缺乏经验老到的商业运作,漫画创作一直是个苦差事,据金城介绍,2002??2003年间,有一批漫画作者集中流失。“那个时候很多漫画作者转行,到动画、游戏公司作原画,或者去广告公司设计分镜头剧本、做广告创意,还有一些人开始画商业插画。”
当时漫画创作的情形被陈维东描绘为“缺乏规模,故事较弱的小农经济”,而据神界主笔、漫画家梁小龙介绍,这种流失一直延续至今,他身边不少漫画作者朋友已经纷纷转行。许久以来,没有成熟的商业机构对中国的漫画作者进行包装,这使得他们的成名显得遥遥无期,陈维东的漫画创作始于1993年,著名漫画家姚非拉的处女作发表于1994年,而经营漫画杂志的金城,也有着超过10年的创业史。
直到今天,仍有一批漫画作者还在延续着这样的道路,他们固守着艺术理想,认为漫画是纯粹的艺术事业,他们沉迷于画技和个人艺术修为,对商业操作漠视或不得其门而入。因而,这些本应闪亮的漫画人才流离于困窘的生活之间,渐渐各奔东西。
贝贝龙是其中之一,如今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他称自己为自由职业者。“我还是期待着慢慢通过作品的连载提高自己的画技,逐步积累形成自己的团队,然后与商业机构合作。”他说:“现在的漫画作者仅仅投稿给一家漫画杂志是不够的,我通常手头会同时画5、6个故事,觉得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是,能够在多家杂志发表作品并养活自己的漫画作者只是少数。“当年张彬把作品拿给我时非常困惑,已经走投无路,因为他联系了多家漫画出版发行单位都吃了闭门羹。”金城说,由于不希望错过一个有潜质的作者,他和他的《漫友》杂志帮助张彬完成了重新定位和包装。也开始让更多的漫画作者意识到,由漫画家牵头的创作团队本应与成熟的商业机构合作,或者成为漫画企业中的产品生产部门,在市场研究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金城说:“我们在与漫画家的合作中发现,即便是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漫画家,由于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创作走偏,个人色彩过于浓重的现象,而我们保障其创作方向不与市场脱节的一个机制是编辑与漫画家在创作前、创作中对于故事框架等的沟通。”
而在日本最大的出版社讲谈社,一个作者至少被一个编辑“跟”着,形成两人“共同作业”。如果作品内容非常复杂,一对一作业无法完成,就会增加编辑数量,最多的时候有5个编辑“跟”着作家。
成熟机构包装漫画作者通往星途
“那个时候张彬的作品很阳刚,线条刚毅粗放,但是当时的漫画读者以少女居多,又由于张彬画技较强,故事稍弱,所以我建议张彬一定要在画风上顾及少女读者,把作品定位为唯美派。”金城回忆道,张彬也积极配合,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本杰明。
成熟的商业机构,不仅可以通过恰当的定位和巧妙的包装让漫画作者快速获得认可,还承担着为个人漫画作者、漫画团队指明市场导向的任务。
金城还发现张彬的行事风格充满“愤青”色彩,容易给读者以神秘感,“同时,我们认为他的外型不错,容易获得女性读者的好感,就开始通过发表个人照片,由张彬撰写随笔访谈等文章,在杂志上对其进行包装,使其朝偶像派漫画家的方向发展。”一番包装和个人努力之下,今天本杰明已经成为著名青年漫画家。
但像张彬这样成名的毕竟还是少数,“现在中国可以称得上企业的漫画公司绝对不超过10家。”陈维东说,目前中国漫画创作者90%以上是“散兵作战”,还有部分漫画公司徒有“公司”之名。“一家成熟的漫画企业应该有一位精神领袖;有符合商业模式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推广、营销、市场和创作部门;有投入和产出的详细规划;有资本运作的概念,而现在的漫画公司往往缺少一个或者多个部分。”
在金城看来,姚非拉的团队“summer”是最接近唱片公司运作方式的漫画团队。“姚非拉致力于summer品牌的成功,他走的是娱乐路线,这在国内漫画界并不多见,他们完全按照明星机制运作,尝试把漫画家包装成明星。”金城说:“因此,在我们发现summer团队中猪乐桃(一女性漫画家)的潜质之后,与姚非拉沟通,希望对猪乐桃进行包装,姚非拉非常配合。”
金龙奖素有中国漫画界奥斯卡之称,在2007年2月揭晓的第三届金龙奖榜单中,猪乐桃当选“内地年度最佳漫画家”,其单行本作品《玛塔》被评为“内地年度最佳漫画单行本”,而姚非拉的summer工作室也当选内地年度最佳漫画创作经营机构。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连漫画家都没有的国家拥有世界领先的动画产业,这是不合逻辑的。”姚非拉说,而在今天看来,成熟商业机构的包装,显然是漫画作者们通往星途的捷径。
但虽然目前管理着“杭州夏天岛影视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仅半年左右)”以及“北京非拉艺术工作室有限公司”,姚非拉仍然坦陈,自己在公司经营方面的尝试仍处于学习阶段。“其实资金并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我们还不清楚中国的漫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如何用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它。”
而关于对商业模式的探索,神界被很多漫画界业内人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代表。陈维东成为业内拥有极高的市场敏锐度和前瞻性的“商人”,但陈维东说,这些经验来自他两次创办神界工作室失败后的思考。
流水线作业改变行业通行生产方式
早年先后尝试编译、模仿日本漫画的陈维东,经历了两次失败,1997年5月20日,他再次成立神界漫画工作室,踏上了第三次创业之旅。“当时我发现漫画作者普遍迷恋画技,不重视故事和规模,但我认为漫画一定要成规模,有长篇,才能产生足够的商业影响力。当时的作者水平普遍不足以驾驭长篇,因为大家都喜欢从创意主笔到绘制墨线一手包办,不讲配合。”
1998年,陈维东接到了绘制6本漫画书的加工任务,每本书有160页,而陈维东的团队连助理都算上不过6个人,截稿期限只有3个月。
“当时的漫画作者普遍一个月只能画20??30页,姚非拉的成绩比较好,一个月有时能画60多页。”
为了按期交稿,陈维东开始学习香港黄玉郎的模式,进行流水线生产。陈负责文学编剧和情节,一个人负责画脸,两个人负责画衣服,3??4个人同时兼作墨线。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这部作品获得了3个国家大奖,但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兴奋的是,流水线的实验成功了。”陈维东说。
这种制造业最为初级的生产方式,在当时的漫画界却十分让人惊讶,为了满足高效生产,同一分镜由多人完成,绘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缩水,业界纷纷议论“神界退步了”,“神界做出来的是工业垃圾,毫无价值”。陈维东暗自咬牙,他想:“总有我打败你们那一天,你们会看到100个农夫被10个职业军人击败。”
由此陈维东开始了角色的转型,从杂志连载作者,转向神界的总编创,同时侧重进行产业和文化研究,他说自己分配在产业研究的精力有70%。在这个时期,陈维东形成了一套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角度判断漫画市场的方法,并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2002年,陈维东萌生了把四大名著画成漫画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被中央美术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评价为“脑子有病”,因为国内在当时的确没有一家出版社具备足够实力和发行管道,来出版如此大部头的漫画作品。
陈维东评估市场是基于以下的考虑:其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之后,必然带来文化需求的增大;其二,全世界目睹了中国的经济成就,必然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以期寻找对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未来行为方式的判断依据;其三,近100年来的历史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缺失;其四,四大名著基本上可以代表古典中国文化,而今日社会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其五,四大名著漫画客观上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面向青少年推广,应该会获得国家支持。
在此背景之下,陈维东蛰伏5年,带领神界的主创团队进行四大名著的研发和创作,当时公司的60余人被拆分成两个团队,20多人负责四大名著项目,40人左右负责低端的漫画加工,通过长短结合保证现金流,即便如此,也经常遇到揭不开锅的时候。
期间,他经由朋友介绍认识韩国出版界人士韩桢禄,两人一见如故,2005年,韩桢禄以1000万元人民币买下神界漫画版四大名著的海外经营权,这在中国漫画界至今是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
陈维东深信,漫画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必将超过画技,成为读者关注的重心。“《东京爱情故事》是日本畅销的经典漫画作品,但画技一团糟,其畅销是因为故事本身。”类似的例子还有初版的销售收入达93.1亿日元的《蜡笔小新》。
陈维东预计到2008年7月,四大名著的创作将全部完成,眼下梁小龙和彭超正分别负责《三国》和《红楼》的收尾工作。“从目前已经在日本、韩国和欧洲发行的海外版本来看,到最终四大名著完成时,可以轻松实现2000万元人民币的进账。”陈维东说。
借助主流商业成熟经验经营漫画
前不久,神界主笔彭超刚刚发行了漫画单行本作品《寻找自我的世界》,这本书试图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传达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陈维东以漫画传达文化理念的实验项目,而在陈维东的运作下,这部作品成为中国首部全球同步发行的漫画作品,陈维东对赢利颇为乐观:“这本书每页的收入包括国内杂志连载、国内出版版税共500元左右,授权网络连载,每页150元,欧洲发行我们享有9%的版税,折合人民币每页超过1100元。加上韩文版、日文版的收入,总体算下来,每页我们的收入有几千元。”
陈维东的身份此时已经变成了漫画策划人,理论推广人,漫画活动家,因为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漫画产业经营的理论推广,他连续两届成为内地唯一获得金龙奖“华人动漫杰出贡献奖”的漫画界人士。
和陈维东比起来,姚非拉则显得异常辛苦。他记得最近一次遇到困难,是要在穿梭往来多个会议的间歇完成作品,而最近一次给自己奖励,是因为又工作了整整一天,给自己买了半个西瓜。姚目前身兼创作和经营两项职责,多少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我还有很多精力要放在创作上。我的愿望是公司能够成长、成熟,我可以更多时间专门从事创作。”而梁小龙则认为,对于其他尚在摸索阶段的漫画家而言,分散精力进行商业经营,将可能导致其画技的停步不前,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合作。
陈维东是中国漫画界颇为另类的一个人,原因在于他将制造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商业规律应用于漫画产业,而在今天,诸多漫画作者也开始在创作的同时思考经营的问题,这个过程尽管艰辛,但却是必经的。
“国家期望中国在3、5年内成为动漫强国,因此中国漫画的商业这一课,不能依靠漫画家的逐步摸索来补上,必然需要大规模的嫁接和融合,借助主流商业领域的成熟经验来完成。”金城说。
“眼下,国家对动漫的产业政策仍然偏重于最终实现成就的环节,比如动漫周边产品授权等,国家关心的只是产权如何能尽快换来巨大的回报,既能拍电影,又能生产周边产品,甚至能建主题乐园等。”而对于这一政策利好的投机心理正在导致一批人和资金盲目涌入看似可以快速盈利的动画行业,“像割麦子一样,动画公司每年都有一批倒下,又有一批新成立,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发现某个公司的动画制作水平不错,尝试与其建立联系,电话打过去才发现公司已经不存在或者转型了。”金城说。
但动漫的源头实际在于漫画,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漫画业都是整个动漫产业创意的源泉和内容的第一生产者,直到漫画业积聚了一批成熟的商人和商业机构,我们才能指望中国动漫业实现其1000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的宏愿。
作为动漫产业龙头的漫画产业里的诸多从业人员还因为缺乏成熟商业机构操盘而在泥泞中跋涉,金城、陈维东、姚非拉以及不计其数的个人漫画作者都对漫画业的大发展抱有信心,但其先决条件是有足够多而且优秀的商人活跃在漫画界。
作者:丁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