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形象路标将为市民指路
我市文化“十一五”规划多项举措,让市民拥有更多的文化权利
在深圳这座城市里,未来的几年里市民将能看到城市吉祥物、动漫公园、公益广告、城市雕塑、路牌路标等组成的系列动漫游戏形象标识。
记者在2007年7月9日由深圳市文化局和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印发的《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将有更多的市民和外来建设者拥有更多的文化权利。
积极打造各种文化品牌
据了解,我市在未来的几年将加快“两城一都一基地”建设,通过建设“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十一五”期间将建立原创作品版权库,争取在2010年将影视动画作品制作量翻一番,建设具有产业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国家级怡景动漫产业基地,并实施“城市动漫游戏形象标识工程”,形成由城市吉祥物、动漫公园、公益广告、城市雕塑、路牌路标等组成的系列动漫游戏形象标识。
深圳读书月、外来青工文化节、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文博会艺术节、国际儿童文化艺术周等是我市的常设性文化品牌活动,除此之外,还争取开办4个专业化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通过数字电视向市民提供1万小时视频点播节目、提供免费文化共享资源和公共信息服务。同时,建设覆盖全市的移动电视网,开办第四套广播节目。
全市六区重点各不相同
我市将继续推进区级文化设施建设,福田区进一步完善“一公里文化圈”,重点建设安托山大型文化活动中心;罗湖区重点建设新文化馆,抓好区文化公园升级改造;南山区重点建设桃源街道办事处社区大舞台;盐田区重点建设海山广场群众文化园、沙头角一国两制观光园、三洲田庚子首义纪念园和大梅沙遗址博物馆;宝安区重点建设区广播电视大厦、图书博物馆、中心区文化广场、演艺中心和宝安书城;龙岗区加快文化中心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
另一方面,我市要着力建设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街道文化广场符合省十佳建设标准,达到2000平方米,新建社区拥有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的社区图书馆和1000平方米的户外文体广场。
听故事
百年老街将成影视基地
观澜老街作为深圳现存最完整的古墟市,是深圳历史上仅存的“四大名墟”之一,浓缩了深圳商贸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起源于清朝早期,兴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在将来的几年里,老街会摇身变为旅游胜地、影视文学创作基地和版画油画创作基地。
观澜老街见证历史
记者近日来到观澜老街,登上碉楼,一幅“观澜墟市图”呈现眼前。一条河流悠悠穿过老街,河堤上一棵树龄约150年的大榕树,枝桠纵横。据说,榕树旁当年是一个码头,码头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墟市,成为惠(阳)东(莞)宝(安)商贸集散地,而后老街发展成为宝安、惠阳、粤北地区商品进出口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
老街的建筑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现存商铺100多间,民居数百栋。老街今存碉楼15座,其中东门街一座8层近30米高的碉楼——文昌楼,层数和楼高属深圳之最。参与挖掘考证老街文物价值的宝安区文物专家认为,观澜老街的骑楼保留着这种古建筑形式发展的早期形态。
市场酒家商人云集
卖布街当年是洋布、省布的专业市场,全长90米不到却云集了30多间布店。漫步其中,墙上依稀可见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痕迹。当时这些布店分工十分明确,这条布业一条街,可以称得上是珠三角早期专业市场的雏形。
卖布街附近矗立着一座欧式建筑,红色外墙,罗马柱,豪华壮丽,门楣上依稀可辨四个大字——“公益酒家”。“公益酒家”作为酒家、旅馆,在当时保守封闭的背景下,在观澜开创了使用“女招待”的先河。
文物保护与开发一体
据了解,宝安区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观澜老街的文物价值,经过国外专家和市、区文物专家的鉴定,认为观澜老街是深圳惟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古墟,堪称“深圳近代民俗历史第一街”。观澜老街由此也被宝安区文物管理部门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
观澜街道计划对古墟进行保护性开发,预计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古墟体验区、时尚商业区、客家风情区、经济酒店区、配套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久负盛名的观澜古墟将会变身旅游胜地、影视文学创作基地、版画油画创作基地,集文物保护与产业开发为一体。
说观点
特区文化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胡野秋文化发展不可揠苗助长
尽管深圳要培育的文化品牌过于繁杂,但心怀大众、落实文化平等权的思路是深得人心的。深圳虽然在群众文化上颇有特色,但在高端文化上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学术文化,所以开展“市民文化大讲堂”极有针对性,一方面让学者走出书斋,把学问做得更扎实;另一方面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学术成果,一举两得。大剧院艺术节也是引进高雅的文艺演出,使深圳不再停留在“大家乐”文艺欣赏水准上。任何品牌的建立都要经过曲折的过程,从推广期到成熟期要有5到10年,不可揠苗助长。
看数字
52亿
近15年来,市级财政先后投入52亿元,规划建设了32个市级文化设施,其中在市中心区规划建设了图书馆新馆、音乐厅、博物馆新馆、少年宫、广电中心、中心书城等大型文化设施。
577个
全市共有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公共图书馆(室)577个,各级各类文化广场197个,各类博物馆19个。
100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记大事
2004年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200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成果,《深圳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于2007年6月26日正式印发并实施。
2003年,我市开始启动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机制改革,2005年正式出台了《深圳市重大公益文化活动实行社会化运作试行办法》,把重要文艺演出活动交由符合条件的文化事业、企业和社会文艺团体承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5年7月1日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深圳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正式启动。
2005年12月18日,市图书馆和6个区图书馆推出通借通还服务。
2007年3月1日,我市推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画院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全面免费开放服务。
去专题风暴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网球王子][变形金刚][犬夜叉][七龙珠][灌篮高手],更多专题。
动漫频道精彩推荐:去焦点资讯看动漫新闻,在专题风暴查找最热动漫作品,幽默创意都在flash短片,跟flash小游戏死磕,各色美图尽在CG美图壁纸。回动漫频道首页。
(责任编辑: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