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电视动画片来说,生存了18季,延续了400多集,也许不像冲刺大银幕上一样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我这样说不是因为《辛普森一家》不是精彩的节目,而是因为这个事实——一周又一周过去了,它的创始人——马特·格罗宁,以及在这些年里导演过这个节目的那些人(包括詹姆斯·L·布鲁克斯以及布拉德·博德,以及数不清的作家和动画制作者)已经给我们层出不穷的装饰图案。
这个电视节目的奇迹在于虽然拍了这么多集却从来没有让人厌倦的感觉。
就算这个节目再怎么辛辣,还是采用了每个人都能接受的观点——那就是,最不快乐、看起来最没有希望的荷马老爹都可以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的决心常常被一个打嗝或者踢屁股的举动消解了。如果说每个电视节目都有一个上帝的话,《辛普森一家》的神性不是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而是在活力十足的T恤衫的样式上。
说《辛普森一家》像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油画并非不合适。对于《辛普森一家》这部电影,导演大卫·西尔弗曼发明了多种聪明的方法来运用大银幕的好处来讲这个故事——一个环境保护的传奇。10岁的丽莎是家里的大女儿,发起了一个环保运动来清理被严重污染的春田镇上的小湖。辛普森一家就生活在那里,她给镇上居民展示了“令人愤怒的真相”;同时,荷马老爹却一边吃着多纳圈,一边为了经济利益策动环保灾难;巴特小子这时候正在父亲的挑逗下踏着滑板全裸周游小镇;老妈玛吉披着满头蓝色的发卷试图和丈夫谈论有意义的话题(总是白费力气),可怜的玛吉还要照顾叼着奶嘴的小宝宝玛吉,同时尽她所能让房间保持整洁。在电影里最让人触动的莫过于经历了生死大难的她停下来,坐在水槽里洗盘子、擦盘子——这是你能想到的对这个角色最完美的总结。
这些复杂的细节越是被包装得多,巴特一家就有越多胡扯的部分。如果你愿意,你不仅会被卷入保护地球的必要性的讨论,还被卷入关于处理家庭生活的灵活性和宽容态度的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让人腻味,在这个系列的电视和电影里,格罗宁和他的作者们都持续地揭示了不称职的父母——对我们中大多数人的父母的称职行为作了大胆的,令人愉快的夸张。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父母们抚养小孩就像买烟喝酒一样轻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利用每一分钟围绕孩子活动并尽可能想全有可能产生的需要。
除了荷马老爹允许甚至鼓励巴特小子在他们家的屋顶上玩的简单事实,你永远不可能真的觉得他是一个坏的父亲——他总是穿过离合器来到,不早不晚。他会毫无保留地吃掉我们希望能够吃到的所有东西,包括我们不吃的东西而没有一丝罪恶感。这也是他对于人类的不完美,对于父母的不完美的暗喻——不论是身为父母的我们还是我们所拥有的父母都不完美。
在电视上表现良好的卡通片通常都被大银幕吞没。想想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看到慢吞吞的《Beavis and Butt-headDoAmerica》时的情景就知道。对于《辛普森一家》来说,这个电影人找到了有创意的方式来使用银幕上多余的面积,扩张了节目的多样化而没有牺牲电视剧松散、随和的亲切感。其中一个值得回味的片断就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春田镇在哪里。当辛普森一家那笃信宗教、甚至可以说深深困扰别人的邻居,奈德·弗朗德带着巴特小子去滑雪旅行的时候,他摆弄着莱曼·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一般的地图,告诉巴特从这个简单的地图可以看到春田镇与四个州接壤:俄亥俄州、内华达州、缅因州以及肯塔基州。但是电影最精彩的一刻要算是横空出世的卡通生殖器,以及一个围绕着的很长的树篱。在电视上这些画面是极不道德的,但是在电影上就可以看到,而且看起来更有视觉冲击力。这就是电影人不仅不用害怕银幕而且可以扩展银幕领地的例子。
我带着糟糕的心情去电影院看《辛普森一家》,回家后却兴致很高。这部电影有这样的奇效,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人几乎花了六年时间来把它搬上大银幕,还因为他们努力追求伟大的境界。
(责任编辑:大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