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作者:余清明 选稿:项凌
5月25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扫黄打非”部门从5月28日开始为期一周的查缴《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印刷品专项行动。但从记者6月5日在杭州的采访情况来看,《死亡笔记》还没有“死尽”,部分地方还在出售。
|
《死亡笔记》等恐怖类出版物包含了神秘主义、死亡、报复等诸多感情因素,这些黑色感情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这类书籍在中小学生中颇为热销本就令人担忧,而在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查缴行动之后,部分地方仍在出售更是令人遗憾、发人深思。
让百害无一利的《死亡笔记》“彻底死亡”,是政府开展此次专项查缴行动的初衷,也是维护少儿身心健康的需要。现实告诉我们,仅仅告“查缴行动”难以达到目的。那么,如何让《死亡笔记》等恐怖类读物“死”彻底?
首先要加大查缴和处罚力度,将查缴当作一项长期工作而不是短期“行动”,同时对有禁不止者加大处罚力度。二是要追根溯源,“扫黄打非”部门应该从查缴的非法出版物入手,追查这些非法出版物的源头,捣毁制售窝点,并对责任人绳之以法。三是多为青少年提供喜闻乐见的课外读物和文化产品,让不适宜于少儿的暴力色情类读物找不到市场。据报道,浙江省消保委开展的“《死亡笔记》和儿童文化消费问题”网上调查显示,81、5%的人认为“目前可消费的儿童文化产品种类很多,但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太少》”,这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果我们仅仅寄希望于“查缴”,就算市场上再也看不到有人出售《死亡笔记》,就算市面的《死亡笔记》真的销声匿迹,恐怕那也只是一种“假死亡”。只有从源头上摘取它的心脏,并让其失去滋生的土壤,才能让其真正“死”彻底,而且不可能再死灰复燃。
|